180-186(5/18)
着也不是办法,特别是这段时日陛下龙体抱恙,不曾上朝听政,国事皆决于太后之手。所以还真有朝臣想出了一个不错的办法。
那就是彼此各退一步,将衮服简化,将帝王十二章纹减为太子九章,十二垂旒减为九道,不配天子剑,形成一种太后朱衣和天子衮服相结合的特殊形制。[注]
既凌驾于太后身份之上,又略简薄于天子规制,这样也能勉强说得过去。
“这……这也不失为一种良策,但太后能答应吗?”
霍太后当然是不肯答应的。
衮服就是衮服,朱衣就是朱衣。将衮服简化,与朱衣结合,这是想要糊弄谁呢。
至少霍翎绝不接受这样的糊弄。
丁景焕直接站出来道:“圣人是季家的媳妇,她想要穿着衮服去祭拜列祖列宗,让列祖列宗知道她这十八年来执政的功绩,朝臣有什么资格反对?难道以圣人的功绩,还穿不得这身衮服了?”
丁景焕这话,倒是让不少反对太后穿衮服祭祖,但又因为前车之鉴不敢站出来的朝臣,有了一个台阶下。
是啊,太后终究是季家的媳妇。
她与霍家的关系极差,又只有陛下一个儿子,反正不管她老人家如何闹腾,将来这皇位不都是在陛下这一脉传承吗!
母子之间闹来闹去,也不可能彻底翻脸,到最后折腾的不都是他们这些朝臣吗!
一想到这儿,不少原本还在考虑要不要站队的朝臣,都开始心安理得地划起水来。
诚郡王他们看到这一幕,真是吐血的心都有了。
丁景焕的思路实在是太清晰了,他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。
要是太后和霍家关系好,说不得朝臣还得担心一下,但太后连承恩公的爵位都不肯留给自己的亲生父亲,这关系闹得有多僵,还需要怀疑吗?
反正朝臣也未必拗得过太后,那在衮服祭祖一事上,不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。
妥协的思路一旦占据上风,原本在面对太后时就有些无力招架的保皇党,这下是彻底撑不住了。
这不符合礼法怎么办?
原本还在反对太后衮服祭祖的官员,立刻积极地给礼部出主意:“圣人有吞并羌戎、威震四夷之功,当开先河,以酬此功。”
太后祭祖依旧只能穿朱衣,但霍太后有吞并羌戎、威震四夷的功绩,应该成为一个特例。
所以这不算僭越。
礼部尚书李寒松对此大为赞扬,甚至生出了“这种人才不来礼部简直就是浪费天赋”的念头。
礼部现在最缺的,就是这种对礼法有着独到见解的官员啊。
在绝大多数朝臣的同意或是默认下,太后穿着衮服祭祖这件事,彻底敲定下来。
***
要说衮服祭祖的事情敲定下来后,最忙的自然是司衣局。
司衣局需要在短短半个月内,为太后赶制出一套全新的衮服。
为此,司衣局几乎调动了手底下的所有绣娘,日夜赶工,生怕耽误了太后的大事。
与此同时,京师也是暗潮涌动。
有朝臣开始在私底下奔走串联,也有朝臣明哲保身,闭上门过自己的小日子,甚至有朝臣在琢磨着自己要不要也递折子外放,避开朝廷风波。
陆杭这位吏部尚书、辅政大臣,做的唯一一件事情是,递折子进宫求见皇后。
“曾祖父。”
陆琢屏退宫人,看着坐在自己下首的陆杭,几乎要落下泪来。
陆杭关心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