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4章 以箸斗剑,技惊四座(2/4)
般迅捷,化作匹练长虹直冲程心瞻肩头。程心瞻心念一动,自己的竹箸上骤然起火,热浪翻涌,随即化作一道火线迎向霞光。
“呼——”
两剑相交,没有金铁之声,反而是发出如风吹火一样的呼啸声,炸起一团火星流萤。
霞剑往来纵横,大开大合,忽而散作霞浪漫卷,忽而膨做流火坠星,次次都是势大力沉,翻江倒海。
火剑飘忽不定,羚羊挂角,时而曳尾三丈,化作赤练游龙,时而火光骤缩凝成一点,仿佛霹雳弹子,招招皆是收放自如,行云流水。
剑光交错间,一刚一柔,一沉一轻,霞火交织,引发漫天华彩,叫人目不暇接。
飞剑迅疾,转眼间就是八十个回合过去。
观战众人包括酡颜散人自身在内,对程心瞻的表现可谓惊讶至极。
御使飞剑可谓是蜀中玄门的拿手好戏,人人修道的第一件事不是食气,是先挑一把飞剑,食的第一口气养身,食的第二口气就是养剑。等到修出了法力,修出了念头,一个摄取的物件也是剑器。
人修道了多久,御剑就有多久,所以才能剑意冲霄,才能指挥如臂。
可这东方来的道士,怎么御剑也如此神妙莫测?
其中,酩酊、醰白、醐清三位散人又更为震惊,程心瞻使用火法御剑,这三人不奇怪,因为那天初见,他的两个童儿就是一童奉火器葫芦,一人奉水器法剑,所以自然便可猜测程心瞻五行善水火。
但同时,也正是因为有捧奉法剑的童子,所以三人自然认为程心瞻擅长法剑之道,但让他们着实没想到的是,此人的飞剑造诣竟然也如此之高。
酡颜散人也明显来了兴致,掐了个剑诀,御箸为剑,竹箸在空中画了一个圆圈,留下八道残影,可是这八道残影却不散去,而是和竹箸一起攻来,九道霞光仿佛浪潮一般层层压来。
程心瞻见状也认真起来,心中思绪飞转,想着如何应对。
目前他身上关于飞剑术的修行基本都是来自于投剑山的剑经,虽然还有句曲、散原两山的典籍供他阅览,但是上清派不攻剑器,万寿宫则只善法剑和体剑。
不过投剑山在东方道门也算颇有名气了,因为东方确是以符箓、内丹、雷法、存神为主,剑道都属于宝器之道的一个分支,这里面又以修行法剑和体剑为主,飞剑实在少有人修行,更有许多宗派因为敌视西蜀玄门而厌恶飞剑、摈弃飞剑。
而三清山则是一个极为开明的宗门,并非什么顽固不化的守旧派,教义就是万法互参。
宗内最早是石林一脉修行体剑,后面又立了投剑山一脉修行法剑,当飞剑之道在西蜀玄门的带领下而兴盛时,投剑山便又开始学习飞剑之道,所以在东方道门里,论及飞剑术,三清山的投剑山一脉已经是首屈一指了。
所以要是在蜀地,谈及东方的飞剑,蜀人的第一印象怕也是三清山。
三清山的飞剑术也很有特点,在养剑上,常与内丹道、五雷道有融合,或表现为融合铅汞罡煞,以运行周天之法蕴养飞剑,或表现为生发雷霆,借雷霆之声光助长飞剑威势。
在剑式上,较之玄门飞剑的一往无前、开山裂石,三清山的飞剑则更要灵动飘逸一些,讲究剑随心动,收放自如,剑路翩若惊鸿,仿佛回风舞雪。投剑山的根本剑经称作「浑元飞炁」,是把剑当作一种「炁」来炼的。
方才只是过过手无妨,即便是灵动路数,也只会让人觉得是留有余地的轻松,现在来真格的,要还是这样的路数,就不得不让人有所猜测了。
或者说,这位酡颜散人是不是就是想试出自己的来